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艺术教学 > 正文

音乐欣赏(选修)教学大纲

2009-03-09  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  肖君林  访问量:

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
音乐欣赏(选修)教学大纲
 
总学时(理论+实践): 8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分:    0.5   
课程类别: 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适用专业: 三年制各专业           
选修时限:一年级下学期至二年级上学期
 
一、课程性质和价值
1、课程性质
   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,是创作者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与情感表现、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,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,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,以其独特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,对音乐的感悟是人类基本素质的一种反映。
  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,音乐课程是实施审美教育,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,音乐欣赏是完成音乐课程要求的主要方法。通过音乐欣赏教学,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,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、陶醉,进而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,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、非具象性,为学生体验、理解、创造能力的提高,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才能。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欣赏历史悠久、博大精深的中外音乐,开拓音乐视野,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各种文化,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。因此,音乐欣赏课程对于培养全面的、高素质的、有时代感的学生,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2、课程价值
    根据以上的课程性质,音乐欣赏课程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。
第一 传承文化    音乐是一种文化,而且是一种最具品味的精神文化,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囊括了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的精髓,浓缩着人类文明的结晶,对音乐的学习远远不止音乐本身,它还包括更广泛的内涵,其中包括一般文化和姊妹艺术,甚至可以窥视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,因此,音乐欣赏教学对于文化的传承往往大于音乐学习本身。
第二 发展个体   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,张扬个性,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人。音乐欣赏教学在发展个体上的价值,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,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方式。通过欣赏教学,做到以人为本,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,并使学生享有欣赏音乐、享受艺术美的兴趣和素养,愉悦个体身心,提高个体生存质量,这是课程开设的最本质的价值,也是最高价值。
第三 完善教育    我们当今大力提倡的培养高素质的学生,其本质含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。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提高的主要方面,也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理想。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理性和感性,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,这种发展是多向的,是全人的教育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而非简单的理性知识的堆积与积累,冷冰冰的、机械的学习只能培养病态的人,要使理性学习与感性学习得到和谐平衡,那么,同时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,使两者完美结合是最好的途径。
第四 和谐社会    以上三个方面的价值,实际上都是和谐社会的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,因为这三个方面的价值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发展。音乐欣赏在人与人的沟通理解上有着独到之处,欣赏者要能体验到创作者的心情才能理解作品,作品能吸引欣赏者就能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的孤胆离群感,使人们相互融合在一起。音乐还是一种国际语言,在促进人际交流方面,具有超出日常语言功能的作用。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还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,造就健全高尚的人格。
 二、课程目标
1、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    在音乐鉴赏与探究中,发现音乐所表现的丰富内涵,理解音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,在获得审美经验的同时,养成尊重他人、尊重自己、积极上进、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,使之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断的思考和追求,不断完善自我。
2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   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、形式、情感等的理解,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,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,获得美好的音乐审美情趣,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,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。
3、尊重艺术,理解多元文化    通过对各种音乐作品的欣赏,尊重音乐创作者的劳动,尊重艺术作品,并在学习各种不同国家、不同时期的作品中,感知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,开阔视野,学习、尊重、理解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,建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,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。
4、弘扬民族音乐,培养爱国主义精神    将我国优秀的、重要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,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,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、人民、历史、文化、社会的赞美和歌颂,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,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。
三、课程内容
    音乐欣赏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,内容的选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1、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流派    认识、了解不同时期、不同流派的作品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、作品、贡献。
2、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音乐作品的情绪、情感和表现方法    认识、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,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,体验不同地域作品的民族特征和风俗习惯。
3、音乐与相关文化、姊妹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    选择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作品,聆听音乐作品,对作品的风格、文化特征能做出正确评价。
4、音乐作品的时代性    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音乐作品,加强课程与生活经验、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,使音乐艺术与生活和谐融洽。
四、课程教学原则
1、科学性原则
    采用具有时代性、丰富性,以及符合非音乐专业学生审美要求的内容,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、社会、科技的联系,采用多种科技手段,形成良好的欣赏氛围,让学生理解音乐。
2、导向性原则
    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,讲解、提示简明生动,富于启发性,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,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,使之发现音乐的美,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。
3、整体性原则
    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,要做到面向全体上课学生,从整体着眼,涵盖各个层面,各个因素相互融合、相互沟通。
五、课程教学方法
1、体验    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,在音乐音响中展开联想与想象,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。
2、比较    通过对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、不同时期的作品的不同体裁、不同形式、不同风格的分析了解,培养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。
3、探究    通过对音乐音响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,探讨音乐表现的深层寓意,以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。
六、课程考核
    本门课程为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课,考核方式为考查。考查原则为:
1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    整个教学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依据,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学习,采用观察、谈话、讨论、提问等方法进行。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结束后,对学生做出的总体评价。
2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    定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爱好、情感反应、参与态度、学习能力等作为主要内容。定量评价是以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掌握的多少和质量为依据。
 
执笔人:    肖君林  
审核人:    石书平   (教研室主任)
审批人:     陈曙全     (系部主任)
 间: 2009 年2月24日  


(编辑:Admin)